政治知识库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home pag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马克思主义的“五个是“ 重要 1.从创立者看,是由<u>马克思和恩格斯</u>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从内容看,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3.从目的看,是关于<u>社会主义</u>**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4.从立场看,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5.从作用角度看,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的来源 高频 1.**社会根源**:<u>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u>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对科学的理论指导提出了迫切需求。 3.**思想渊源**: **理论来源**:<u>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u>;**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u>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u> 。 #### 马克思主义著作 高频 选择题 1.<u>《德法年鉴》</u>上发表的论文: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2.<u>《德意志意识形态》</u>:**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3.<u>《共产党宣言》</u>:**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4.**《资本论》**:系统阐述<u>剩余价值</u>学说,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5.**《反杜林论》**:全面阐述马克思理论体系,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新大纲 重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 1.<u>科学性</u>,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u>人民性</u>,**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3.<u>实践性</u>,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u>发展性</u>,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考点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选择题 重要 1.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u>认识工具</u>; 2.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u>行动指南</u>; 3.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u>科学真理</u>。 #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1/2) ### 考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 哲学基本内涵 重要 1.哲学是<u>系统化和理论化</u>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u>总体看法</u>和<u>根本观点</u>;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u>根本方法</u>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重要 1.哲学基本问题:<u>思维和存在</u>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 方面: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u>本原</u>,即**物质和精神谁是**<u>第一性</u>,谁是第二性;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存在和思维有无**<u>同一性</u>的问题。 #### 哲学划分——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 选择题 重要 根据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u>物质第一</u>,**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唯心主义:<u>意识第一</u> ,**物质第二**,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根据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可知论:世界可被认知,**存在和思维**<u>具有同一性</u>; 2.不可知论:世界不可或不完全被认知,**存在和思维**<u>不具有同一性</u>。 #### 哲学划分——世界怎样存在的不同回答 重要 根据**世界怎样存在**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辩证法:用<u>联系</u>、<u>发展</u>的观点看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用<u>孤立</u>、<u>静止</u>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根据社会历史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1.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物质与物质范畴 选择题 重要 1.物质:是不依赖于<u>人类的意识</u>而存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u>客观实在</u>; 2.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选择题 重要 1.<u>古代朴素唯物主义</u>: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形态,如金、木、水、火、土; 2.<u>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u>:把物质等同于科学世界的微观结构,如原子、粒子等; 3.<u>现代辩证唯物主义</u>: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认为物质的共同特性是<u>客观实在性</u>。 #### 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与运动 选择题 重要 1.运动是物质的<u>根本属性</u>和<u>存在方式</u>。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u>不可分割</u>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 运动与静止 选择题 高频 1.静止是**运动的**<u>特殊状态</u>,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2.运动的<u>绝对性</u>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u>相对性</u>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3.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 时间和空间 选择题 重要 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u>持续性、顺序性</u>,特点是<u>一维性</u>,一去不复返; 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u>广延性、伸张性</u>,特点是<u>三维性</u>,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 时空与物质的关系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时空与物质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u>基本存在形式</u>,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不可分割。 (1)**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2)**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3)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u>绝对的</u>; (4)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u>相对的</u>。 #### 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u>历史前提</u>,**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u>现实基础</u>;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u>基础</u>,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u>动力</u>。 ##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2/2) ### 考点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选择题 重要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1)<u>劳动</u>,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u>语言</u>,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3.**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u>主观映象</u>。 ####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分析题 高频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u>指导实践</u>**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u>行为和生理活动</u>的作用。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析题 重要 1.<u>物质决定意识</u>,**意识依赖于物质**; 2.**意识对物质具有**<u>反作用</u>。 #### 规律的含义与特点 选择题 重要 1.含义: 规律是指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u>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u>; (2)人不能创造、消灭、改变规律,但可以<u>认识规律</u>、利用规律; (3)规律的必然性要在**具体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分析题 高频 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需要: 1.<u>尊重客观规律</u>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u>主观能动性</u>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u>实践</u>。 #### 人工智能的含义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所谓人工智能,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u>模仿</u>,是人类智能的<u>物化</u>。 #### 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人类智能的关系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程序化任务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超出人类所能。 但是即使是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u>不能达到</u>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u>不能取代或超越</u>人类智慧。 ### 考点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重要 1.核心观点: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2.同时同意以上三点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1/4) ### 考点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 联系的特点 选择题 高频 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它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具体有三层含义: (1)**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u>事物之间</u>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u>整个世界</u>是相互联系的统一 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4.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选择题 高频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u>具体联系</u>,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u>普遍联系</u>。 #### 发展及其实质 选择题 重要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u>新事物</u>**的产生**和<u>旧事物</u>**的灭亡**。 #### 新旧事物的含义 选择题 重要 1.新事物是指**合乎**<u>历史前进方向</u>、**具有**<u>远大前途</u>**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旧事物是指**丧失**<u>历史必然性</u>、<u>日趋灭亡</u>的东西。 #### 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 选择题 重要 1.新事物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从新旧事物的关系.上说,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u>合理的</u>、<u>仍然适应新的条件</u>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u>创造性活动</u>的产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选择题 重要 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u>产生</u>、<u>发展</u>和<u>转化</u>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方法论: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2/4) ### 考点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内容与形式 选择题 重要 1.**概念**:**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u>基础</u>;**形式**指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u>结构</u>或<u>表现方式</u>。 2.关系:**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内容对形式具有**<u>决定作用</u>。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 (2)**形式对内容具有**<u>反作用</u>。**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 内容与形式的方法论意义 选择题 重要 既要<u>重视内容</u>,**反对形式主义**; 又要善于<u>运用形式</u>,**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 #### 本质与现象 选择题 高频 1.**概念**:**本质**是事物的<u>根本性质</u>,是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u>外在表现</u>。 2.关系: (1)**相互区别**: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的**;而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稳定的**; 现象是**表面的**、**外显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相互依存**:<u>本质决定现象</u> ,本质总是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u>现象表现本质</u>,现象的变化归根到底依赖于本质。 #### 本质与现象的方法论意义 选择题 重要 1.因为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可以<u>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u>; 2.同时本质与现象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 原因与结果 选择题 重要 1.**概念**: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2.**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 原因与结果的方法论意义 选择题 重要 1.**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u>必要条件</u>。 2.辨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即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必然与偶然 选择题 重要 1.**概念**:**必然**指事物联系与发展过程中<u>确定不移</u>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u>不确定</u>的趋势。 2.关系:<u>相互依存</u>、<u>相互转化</u>: (1)**必然存在偶然之中,通过大量的**<u>偶然</u>**表现出来**; (2)**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受必然的支配**; (3)必然和偶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必然与偶然的方法论意义 选择题 重要 必须**重视**<u>事物发展的必然性</u>,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能忽视**<u>偶然性</u>**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 现实与可能 选择题 重要 1.**概念**:**现实**指相互联系着的<u>实际存在的事物</u>的综合;**可能**指包含在事物中预示<u>事物发展前途</u>的种种趋势。 2.**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在一定条件下<u>相互转化</u>。 注意区分可能与不可能,现实的可能与抽象的可能,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 #### 现实与可能的方法论意义 选择题 重要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u>发展的各种可能</u>,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u>实现好的可能</u>。 ##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3/4) ### 考点三:对立统一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选择题 重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1.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u>根本内容</u>和变化发展的<u>内在动力</u>,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它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u>矛盾分析方法</u>;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学说**。 #### 矛盾的含义 重要 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u>对立统一关系</u>的哲学范畴。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选择题,分析题 高频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同一性的含义:指矛盾双方<u>相互依存</u>、**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u>相互贯通</u>,**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斗争性的含义:指矛盾双方<u>相互排斥</u>、<u>相互分离</u>的性质和趋势。包括**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3.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1)相互联系:**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相互区别: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u>有条件的、相对的</u>。 ####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题 重要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故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2.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题 重要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事物的<u>量变</u>,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u>质变</u>。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题 重要 1.**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要正确把握**<u>和谐</u>**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1)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u>相互依存</u>、<u>相互促进</u>、**共同发展**; (2)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u>有条件的</u>。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u>无处不在</u>、<u>无时不有</u>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3.辩证统一关系: (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u>无条件的</u>、<u>绝对的</u>,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u>有条件的</u>、<u>相对的</u>。 (2)相互联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离不开个性,个性也离不开共性**。 ####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u>支配地位</u>,对事物发展起<u>决定作用</u>的矛盾; 2.**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3.在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每一对矛盾中, 处于**支配地位**、起<u>主导作用</u>的一方;**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一方**; 4.**事物的性质**是由<u>主要矛盾</u>的<u>主要方面</u>所规定的。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题 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u>两点论</u>”和“<u>重点论</u>”的统一。 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抓关键,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 第二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4/4) ### 考点四:量变质变规律 #### 质、量、度含义 选择题 重要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u>内在规定性</u>;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u>数量关系</u>表示的规定性; 3.**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 量变质变的含义 选择题 重要 1.**量变**是事物<u>数量的增减</u>和组成要素<u>排列次序</u>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性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是事物<u>性质</u>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分析题 高频 1.量变是质变的<u>必要准备</u>; 2.质变是量变的<u>必然结果</u>; 3.量变和质变是<u>相互渗透的</u>: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 量变质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题 重要 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u>连续性</u>和<u>阶段性</u>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2.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u>底线思维</u>。所谓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3.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u>适度原则</u>,防止“过”与“不及”。 ### 考点五:否定之否定规律 #### 肯定与否定 选择题 重要 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u>肯定因素</u>和<u>否定因素</u>。 1.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u>存在</u>的因素; 2.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u>灭亡</u>的因素。 ####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选择题 高频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u>发展</u>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u>扬弃</u>”,即批判继承,保留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题 重要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反对**<u>肯定一切</u>和<u>否定一切</u>**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同时看到事物的**<u>肯定方面</u>和<u>否定方面</u>,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 否定之否定规律 选择题 重要 1.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但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 2.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3.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u>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u>”,形成一个周期; 4.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5.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选择题 重要 1.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u>前进性</u>和<u>曲折性</u>**的统一**; 2.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u>螺旋式上升</u>; 3.既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 ##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含义 重要 1.**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 3.**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选择题 重要 1.是<u>反映与被反映</u>的关系; 2.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3.两者**本质**统一,**表现形式**不同。 #### 矛盾分析法的地位 重要 1.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2.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3.是<u>唯物辩证法</u>**方法论**中的核心方法。 #### 矛盾分析法的内容 重要 1.把握矛盾<u>普遍性与特殊性</u>相统一的方法; 2.<u>“两点论”与“重点论”</u>相结合的方法(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的要求); 3.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4.**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题 重要 1.<u>具体问题具体分析</u>,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根本**; (2)是马克思主义<u>活的灵魂</u>。 ### 考点二: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 辩证思维方法 选择题 重要 主要包括:<u>归纳与演绎</u>,**分析与综合**,<u>抽象与具体</u>,**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重要 1.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论前提**,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2.两者的结合,体现了人类思维方法在<u>哲学与具体科学</u>中的发展。 # 第三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 考点一: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 实践的本质 重要 实践是人类<u>能动地</u>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u>物质活动</u>。 ####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1.<u>客观实在性</u>: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虽然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2.<u>自觉能动性</u>:实践需要接受意识的指导,体现出主体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u>社会历史性</u>: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不同,并且一定历史时期的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 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选择题 高频 1.<u>实践主体</u>: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2.<u>实践客体</u>: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u>实践中介</u>: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4.**实践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其中<u>实践关系</u>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u>本质上是一致</u>的。 #### 实践的基本类型 选择题 高频 1.<u>物质生产实践</u>: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构成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2.<u>社会政治实践</u>:是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实践,主要指人们的政治活动; 3.<u>科学文化实践</u>: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 ####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分析题 高频 1.实践是认识的<u>来源</u>: (1)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u>动力</u>;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u>目的</u>;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u>唯一标准</u>。 ### 考点二:认识的本质 #### 认识的本质 选择题 重要 认识是**主体在**<u>实践基础</u>**上对客体的**<u>能动反映</u>。 ####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选择题 重要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1.<u>唯物主义</u>**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 : 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u>唯心主义</u>**认识路线**(唯心主义先验论) : 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的东西**。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选择题 重要 1.把<u>实践的观点</u>引入认识论; 2.把<u>辩证法</u>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全面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质。 ### 考点三:认识的过程 #### 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选择题,分析题 高频 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从实践中产生<u>感性认识</u>,然后能动地发展到<u>理性认识</u>。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u>低级</u>**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u>高级</u>**阶段**,是指人们通过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3.**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1)区别:两者在<u>内容</u>和<u>形式</u>上都存在本质区别。 (2)联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u>感性材料</u>; 2.必须经过<u>理性思考</u>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选择题 重要 从认识到实践,这也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1.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u>改造世界</u>; (2)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u>实践</u>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2.实现飞跃的条件: 必须<u>从实际出发</u>,<u>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u>,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等。 2.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u>情感</u>和<u>意志</u>; 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 考点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定义**:是指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原因**: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1)从<u>客观方面</u>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2)从<u>主观方面</u>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定义**: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 2.**表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3.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u>循环往复</u>,在**实质上**是<u>前进上升</u>。 ####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选择题 重要 认识与实践的矛盾运动过程是<u>主观与客观</u>、<u>认识与实践</u>**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具体的统一:主观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2.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同<u>特定历史发展阶段</u>**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 考点一:真理的含义与特点 #### 真理的含义 选择题 高频 1.真理是标志<u>主观</u>与<u>客观</u>**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u>正确反映</u>。 2.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真理的客观性 高频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1.**真理反映的**<u>内容</u>**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客观性是真理的<u>本质属性</u>。某一认识之所以成为真理,在于它具有客观性,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 真理的一元性 选择题 重要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u>只有一个</u>,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 真理的绝对性 选择题,分析题 高频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它有两层含义: 1.任何真理都标志着<u>主观</u>和<u>客观</u>**之间的符合**,都包含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2.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u>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u>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真理的相对性 分析题 高频 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 下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u>有限度的</u>、<u>不完善的</u>。 2.有两方面的含义: (1)从客观世界的整体来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人类认识的广度有待扩展。 (2)就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对象<u>一定方面</u>、<u>一定层次</u>和<u>一定程度</u>**的正确认识**,认识反映事物的深度有待深化。 ####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分析题 高频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二者<u>相互依存</u>。一个真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2.二者<u>相互包含</u>。**真理的**<u>绝对性</u>**寓于**<u>相对性</u>**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 真理发展的规律及其根源 重要 1.规律:真理永远处在由<u>相对</u>向<u>绝对</u>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在于人的<u>认识能力</u>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 谬误的含义 重要 谬误是同<u>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u>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u>歪曲反映</u>。 ####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选择题,分析题 高频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关系: 1.两者**相互对立**: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u>绝对的</u>,真理和谬误存在着原则界限; 2.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u>超出这个范围</u>,它们就会**相互转化**。 ### 考点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选择题 重要 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u>本性</u>**和实践的**<u>特点</u>决定的; 2.真理的本性在于<u>主观和客观</u>**相符合**。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u>物质性活动</u>,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分析题 高频 1.确定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u>唯一标准</u>,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u>客观真理</u>,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 2.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在认识真理性的检验上具有条件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u>过程</u>,不是一次完成的。 ### 考点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价值的含义 选择题 重要 1.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u>主体的需要</u>;二是<u>客体的特性</u>。 #### 价值的基本特性 选择题 重要 主要包括:**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u>社会历史性</u>。 #### 价值评价的特点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基本特点: (1)评价以主客体的<u>价值关系</u>为认识对象; (2)评价结果与<u>评价主体</u>直接相关;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4)价值评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虽具有主观性,但**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反映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价值评价要**以真理为根据**,要**有利于人类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以最广大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 ####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分析题 高频 1.<u>真理尺度</u>: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2.<u>价值尺度</u>: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3.关系: (1)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u>前提</u>;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2)人类自身需要的<u>内在尺度</u>,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3)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考点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1.<u>认识世界</u>:**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2.<u>改造世界</u>: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3.两者是<u>相互依赖</u>、<u>相互制约</u>的**辩证统一关系**: (1)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 (2)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地深化、拓展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3)两者统一的基础是<u>实践</u>。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 必然和自由的含义 重要 1.**必然**:规律性,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u>客观规律</u>。 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u>客观世界</u>的改造。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是指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 #### 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重要 1.必然是自由的<u>根据</u>和<u>限度</u>; 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u>改造</u>; 3.人们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不具备认识条件和实践条件就得不到自由**。 #### 自由的条件 重要 1.<u>认识条件</u>: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最主要的是对客观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正确认识; 2.<u>实践条件</u>: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才是真正的自由。 #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上) ###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 选择题 高频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主要包括: 1.<u>自然地理环境</u>(重要影响因素); 2.<u>人口因素</u>(重要影响因素); 3.<u>物质生产方式</u>(决定性因素):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是<u>生产力</u>和<u>生产关系</u>**的统一体**,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选择题 高频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u>首要前提</u>; 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u>结构、性质和面貌</u>,制约着人们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u>整个社会历史</u>**的变化发展**。 #### 社会意识 选择题 重要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根据**社会意识主体**的不同分为:<u>个体意识</u>和<u>群体意识</u>; 2.根据**社会意识层次**的不同分为:<u>社会心理</u>和<u>社会意识形式</u>; **注意**:社会意识形式可根据是否带有阶级性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重要 1.<u>个体意识</u>: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等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社会实践的产物**; 2.<u>群体意识</u>:群体成员共同的意识,是**群体实践的产物**。 ####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新大纲 重要 1.**社会心理**:低层次的社会意识,以<u>感性认识</u>为主; 2.**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以<u>理性认识</u>为主。 **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 #### 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主要以<u>阶级性</u>作为划分依据。 1.**社会意识形态**:指属于<u>上层建筑</u>的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包括<u>政治法律思想</u>、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无阶级性**,包括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形式逻辑等。 <u>政治法律思想</u>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析题 高频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u>客观来源</u>,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u>不完全同步性</u>和<u>不平衡性</u>;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u>历史继承性</u>;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u>能动的反作用</u>。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分析题 重要 1.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u>社会历史观</u>**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2.**宣告了**<u>唯心史观</u>**的破产**,使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3.对**社会发展特别是**<u>社会文化建设</u>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下) ### 考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生产力的含义和特点 选择题 高频 1.含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u>物质力量</u>。 2.特点:<u>客观现实性</u>和<u>社会历史性</u>。 ####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重要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1.<u>劳动资料</u>:也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u>生产工具</u>; 2.<u>劳动对象</u>:是劳动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u>生产资料</u>; 3.<u>劳动者</u>: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是生产力中<u>最活跃</u>**的因素**。 除此之外,**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u>第一生产力</u>。 #### 生产关系的含义 选择题 高频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u>经济关系</u>; 2.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u>最基本的关系</u>。 ####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选择题 重要 1.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u>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u>、<u>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u>和<u>产品分配关系</u>; 2.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生产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选择题 高频 1.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u>物质内容</u>,生产关系是生产的<u>社会形式</u>,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2.二者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u>性质</u>;**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u>推动作用</u>;反之,起<u>阻碍作用</u>。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选择题 重要 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u>生产力发展</u>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u>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u>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 2.**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 考点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选择题 高频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u>生产关系的总和</u>。且决定一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以及<u>政治上层建筑</u>; #### 意识形态 选择题 重要 意识形态又称为<u>观念上层建筑</u>,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 政治上层建筑 选择题 重要 政治上层建筑分为: 1.<u>法律制度</u>: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2.<u>政治组织及设施</u>: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 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 高频 1.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u>统治阶级意志</u>的体现; 2.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影响并制约着人们的**<u>思想理论观点</u>; 3.在整个上层建筑中,<u>政治上层建筑</u>居主导地位,<u>国家政权</u>是它的核心。 ####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分析题 高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u>辩证统一</u>的。 1.<u>经济基础</u>**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u>产生</u>;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u>性质</u>;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u>反作用</u>;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 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重要 1.上层建筑<u>根源于</u>经济基础,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它又<u>超越于</u>经济基础。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 2.上层建筑既具有对经济基础的<u>依赖性</u>,又具有<u>相对独立性</u>,这就使上层建筑**不会完全地、绝对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它们之间总会有矛盾。 ### 考点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 社会形态的含义和内容 选择题 重要 1.**含义**: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u>统一体</u>; 2.**内容**: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其中,<u>经济形态</u>是社会形态的**基础**。 ####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选择题 重要 1.<u>统一性</u>: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表现为<u>社会形态依次更替</u>; 2.<u>多样性</u>: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地向前发展**。 ####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选择题 重要 1.<u>必然性</u>: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2.<u>人们的历史选择性</u>: (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的过程。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 ####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选择题 重要 1.**前进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u>扬弃</u>”的过程。 2.**曲折性**:社会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 ### 考点五: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 交往及其作用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交往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人类实践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交往是与<u>生产力的发展</u>相伴随的。总体来说,可以将交往划分为<u>物质交往</u>和<u>精神交往</u>。 (2)交往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第三,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第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交往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 ####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1)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u>普遍交往</u>**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 (3)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路径。 (4)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考点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和内容 高频 1.**含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指贯穿社会发展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的矛盾。 2.**内容**:<u>生产力和生产关系</u>、<u>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u>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重要 1.<u>阶级斗争</u>:阶级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也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u>社会革命</u>: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3.<u>改革</u>:同一社会形态内,社会自我发展和完善,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 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重要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u>根本动力</u>,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u>生产力</u>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u>生产力</u>和<u>生产关系</u>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重要 1.社会主要矛盾是处于<u>支配地位</u>,在社会发展过程一定阶段上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2.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将导致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3.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u>客观依据</u>; 4.<u>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u>**的原理**,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考点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阶级斗争的含义和根源 重要 1.**含义**:阶级斗争是指**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根源**: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u>物质利益</u>**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利益的冲突。 ####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重要 1.**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根源**:<u>社会基本矛盾</u>**的尖锐化**; 3.**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u>国家政权</u>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 #### 社会革命的作用 重要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u>决定性环节</u>;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u>人民群众</u>**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u>无产阶级革命</u>**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 ### 考点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重要 1.性质: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u>量变</u>和<u>部分质变</u>,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u>重要动力</u>。 2.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重要 1.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需要改革并经常进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也有范围和程度上的不同。 2.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伟大变革**: (1)从性质上看,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u>自我完善</u>和<u>自我发展</u>; (2)从其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则可以说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 考点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科技革命 重要 1.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2.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u>重要动力</u>,通过促进人们的<u>生产方式</u>、**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 ##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考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选择题 重要 1.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即<u>群众史观</u>。 2.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u>人民群众</u>**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即<u>英雄史观</u>。 3.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u>群众史观</u>与<u>英雄史观</u>的对立。 ####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 选择题 重要 1.唯物史观立足于<u>现实的人及其本质</u>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u>社会历史过程</u>来探究谁是历史创造者; 3.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u>必然性</u>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创造者; 4.唯物史观从<u>人与历史</u>**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唯物史观立足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重要 1.**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u>实践活动</u>、**处于一定**<u>社会关系</u>中、具有能动性的人; 2.**人的本质**:是**一切**<u>社会关系</u>**的总和**; 3.**人的本质属性**:<u>社会属性</u> ,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 人民群众的含义 重要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1.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u>推动作用</u>的人们; 2.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u>绝大多数</u>。 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u>物质资料生产</u>的劳动群众。 ####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高频 决定作用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有三方面的含义: (1)人民群众是**社会**<u>物质财富</u>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u>精神财富</u>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u>决定力量</u>。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u>一定社会历史条件</u>的制约。 #### 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 重要 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u>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u>的观点; 3.<u>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u>的观点; 4.**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重要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是: 1.**一切为了群众**,<u>一切依靠群众</u>;**从群众中来**,<u>到群众中去</u>。 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和<u>根本路线</u>,也是党的<u>根本领导方法</u>和**工作方法**。 ### 考点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重要 1.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的**划分标准**: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2.<u>普通个人</u>:属于人民群众范畴,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3.<u>历史人物</u>: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者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注意**:历史人物有些起**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作用,有些起**阻碍历史前进**的反动作用。 #### 正确认识个人的历史作用 选择题 高频 1.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u>必然性</u>与<u>偶然性</u>**的统一**。 2.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u>必然性</u>。 3.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产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 #### 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重要 1.<u>历史分析方法</u>: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 2.<u>阶级分析方法</u>: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 #### 历史思维 选择题,分析题 重要 1.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关于如何评价党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深刻论述,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思维,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 2.提高历史思维,就要加强对<u>中国历史</u>、<u>党史国史</u>、<u>社会主义发展史</u>和<u>世界历史</u>的学习,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首先,群众是划分为<u>阶级</u>的。其次,阶级通常是由<u>政党</u>领导的。最后,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上) ### 考点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与本质 ####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选择题 重要 1.<u>社会分工</u>的存在; 2.<u>生产资料</u>和<u>劳动产品</u>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考点二:商品的二因素 #### 商品的含义与二因素 选择题 重要 1.**商品的含义**: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u>劳动产品</u>; 2.**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u>有用性</u>;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u>自然属性</u>,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u>一般人类劳动</u>,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u>社会属性</u>。 #### 交换价值 重要 1.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u>基础</u>;交换价值是价值的<u>表现形式</u>。 2.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u>量的关系</u>或<u>比例</u>; **注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u>价值</u>。 ####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选择题 重要 1.对立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2.统一性: (1)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u>使用价值</u>和<u>价值</u>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u>价值</u>寓于<u>使用价值</u>之中。 ### 考点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劳动的二重性 选择题 重要 1.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u>具体劳动</u>,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u>抽象劳动</u>,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2.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u>二因素</u>,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 具体劳动 选择题 重要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u>使用价值</u>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2.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u>使用价值</u>。 #### 抽象劳动 选择题 重要 1.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u>人的体力和脑力</u>的消耗;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u>价值实体</u>。 ####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选择题 重要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u>同一劳动</u>的两种规定,是<u>对立统一</u>关系。 1.**对立性** (1)**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u>自然属性</u>; (2)**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u>社会属性</u>。 2.**统一性** 一个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下) ### 考点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选择题 重要 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u>社会必要劳动时间</u>,而不是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u>劳动熟练程度</u>和劳<u>动强度</u>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劳动生产率 选择题 重要 1.**含义**: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u>使用价值</u>**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2.**影响因素**: (1)劳动者的<u>平均熟练程度</u>; (2)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5)自然条件等。 ####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选择题 重要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u>正比</u>,与劳动生产率成<u>反比</u>。 ####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选择题 重要 1.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u>简单劳动</u>**为尺度计算的**。 2.<u>复杂劳动</u>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3.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 考点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以及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 货币的本质 选择题 高频 **本质**:货币是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u>一般等价物</u>的<u>商品</u>,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 货币的职能 选择题 高频 1.<u>价值尺度</u>:观念.上的货币(标价、价格)); 2.<u>流通手段</u>: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贮藏手段**:足值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贮藏起来作为财富的象征; 4.**支付手段**:延期或提前支付(赊账、纳税、租金); 5.**世界货币**:国际支付或购买。 **货币最基本的职能**:<u>价值尺度</u>和<u>流通手段</u> #### 货币出现后的影响 选择题 高频 1.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 (1)一极是**具体商品**,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 (2)一极是**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 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u>商品</u>和<u>货币</u>的矛盾。 3.货币出现后的好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4.货币出现后的坏处: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u>私人劳动</u>和<u>社会劳动</u>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扩大和加深。 ### 考点六: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选择题 重要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u>社会必要劳动时间</u>决定,商品交换以<u>价值量</u>为基础,按照<u>等价交换</u>的原则进行。 ####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选择题 重要 1.**表现形式:商品的**<u>价格</u>**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2.**自发波动的原因**: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u>平均价格</u>**和价值是一致的**。 #### 价值规律的作用 选择题 重要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的,表现在: 1.**积极作用**: (1)自发地调节<u>生产资料</u>和<u>劳动力</u>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调节<u>社会收入</u>的分配; (3)自发地刺激<u>社会生产力</u>的发展。 2.**消极作用**: (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2)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3)阻碍技术的进步。 ### 考点七: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选择题 重要 1.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u>私人劳动</u>和<u>社会劳动</u>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u>本质及发展过程</u>;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u>基础</u>;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重要 **基本矛盾**:<u>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u>和<u>生产社会化</u>之间的矛盾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上) ### 考点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 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 选择题 重要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2.从<u>商人</u>和<u>高利贷者</u>转化而来。 #### 资本的原始积累 选择题 重要 1.**内涵**:资本原始积累就是<u>生产者</u>与<u>生产资料</u>**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途径**: (1)用暴力手段剥夺<u>农民的土地</u>; (2)用暴力手段掠夺<u>货币财富</u>。 ### 考点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 劳动力与劳动 重要 1.**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即劳动力的使用;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u>雇佣工人的劳动力</u>而不是劳动。 ####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选择题 重要 1.**劳动者是**<u>自由人</u>,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即没有<u>生产资料</u>。 ####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选择题 重要 劳动力是一种<u>特殊的商品</u>,像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u>价值</u>和<u>使用价值</u>,但是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选择题 高频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u>生活必需品</u>**的价值**决定的,包括: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选择题 高频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u>使用价值</u>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u>创造新的价值</u>,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 考点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选择题 重要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是资本家凭借对<u>生产资料</u>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u>剩余价值</u>。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中) ### 考点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1)是<u>物质资料</u>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也是创造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2)另一方面是<u>剩余价值</u>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重要 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 1.<u>必要劳动</u>: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2.<u>剩余劳动</u>: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的实质 选择题 重要 1.**实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u>劳动力价值</u>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u>剩余劳动</u>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u>剥削与被剥削</u>的关系。 2.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雇佣工人的<u>剩余劳动</u>。 #### 资本的本质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是可以带来<u>剩余价值</u>的**价值**。 2.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u>生产关系</u>。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选择题 重要 1.**不变资本(c)**:以<u>生产资料</u>**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u>具体劳动</u>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2.**可变资本(v)**:用来购买<u>劳动力</u>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u>再生产</u>**出来**;在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 区分不变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选择题 重要 1.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一一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u>唯一源泉</u>; 2.说明了剩余价值是由<u>可变资本</u>创造的; 3.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 剩余价值率 选择题 重要 1.**含义**:<u>剩余价值</u>与<u>可变资本</u>**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公式表示**:m'=m / v (1)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2)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基本方法 重要 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1.<u>绝对剩余价值</u>**的生产**; 2.<u>相对剩余价值</u>**的生产**。 ####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高频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u>工作日的长度</u>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u>必要劳动时间</u>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u>全社会劳动生产率</u>实现的。 #### 超额剩余价值 选择题 重要 1.**含义**:超额剩余价值是<u>个别企业</u>由于提高<u>劳动生产率</u>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2.**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产生相对剩余价值; (3)劳动力价值下降。 ####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的源泉 选择题 重要 在生产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u>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u>**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 考点五: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的含义和本质 选择题 重要 1.**含义**:资本积累是指<u>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u>,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本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u>剩余价值</u>来**扩大自己的**<u>资本规模</u>,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选择题 重要 1.**内容**: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u>原有规模</u>**的基础**上重复进行; 2.**实质**:<u>物质资料</u>**再生产**和<u>资本主义生产关系</u>**再生产**的统一。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重要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含义**: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u>资本</u>,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u>资本积累</u>。 #### 资本积累的源泉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积累的源泉**:<u>剩余价值</u> 2.**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 资本有机构成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u>生产资料</u>和<u>劳动力</u>**之间的比例**。 2.**资本的价值构成**:<u>不变资本</u>和<u>可变资本</u>之间的比例。 3.**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 : v来表示,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而**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原因**:是由资本**无限追逐**<u>剩余价值</u>**的本性决定**的。 注意: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后果:<u>失业</u>。 #### 资本积累的后果 重要 1.<u>社会财富</u>**占有两极分化**; 2.**资本主义社会**<u>失业现象</u>**的产生**。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下) ### 考点六: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 资本循环的概念 选择题 重要 它是指**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u>原来出发点</u>的运动。 #### 产业资本循环的职能形式 选择题 重要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同时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1.第一个阶段:**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u>货币资本</u>的职能; 2.第二个阶段:**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u>生产资本</u>的职能; 3.第三个阶段:**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u>商品资本</u>的职能。 #### 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 选择题 重要 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u>空间</u>**上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u>时间</u>**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 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u>周转时间</u>(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2.**生产资本中**<u>固定资本</u>和<u>流动资本</u>**的构成**(**固定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慢;相反,**流动资本**占的比重大,整个资本周转速度就快)。 ####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选择题 重要 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u>社会总产品</u>**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u>价值补偿</u>和<u>实物补偿</u>问题。 2.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1)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u>资本</u>**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2)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u>生产资料</u>和<u>消费资料</u>**得到实物的替换**; (3)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 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前提:社会总产品的两种划分 选择题 重要 1.**社会总产品的含义**: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包括: (1)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即<u>不变资本c</u>; (2)凝结在产品中的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即<u>可变资本v</u>; (3)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即<u>剩余价值m</u>。 3.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 (1)第一部类由生产<u>生产资料</u>的部门构成; (2)第二部类由生产<u>消费资料</u>的部门构成。 ### 考点七: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选择题 高频 1.**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就是<u>劳动力</u>的**价值**或**价格**; 2.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u>货币工资</u>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u>劳动</u>**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 剩余价值与利润 重要 1.**马克思眼中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把剩余价值看作<u>可变资本</u>(v)的产物。 2.**资本家眼中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u>全部垫付资本</u>(c+v)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u>利润</u>**的形态**。 3.**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1)剩余价值和利润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u>剩余价值</u>是对可变资本而言,<u>利润</u>是对全部垫付资本而言的; (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u>本质</u>,利润是剩余价值的<u>转化形式</u>。 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后果**: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被掩盖了。 #### 平均利润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选择题 重要 1.**定义**: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u>剩余价值</u>,按照<u>平均利润率</u>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作平均利润。 2.**形成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u>获得利润</u>,如果不同部门之间利润率不同,资本家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u>平均化</u>。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结果 选择题 重要 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u>生产价格</u>,即<u>生产成本</u>(c+v)+ <u>平均利润</u>; 2.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1)<u>商品</u>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 (2)<u>市场价格</u>**的变动**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 考点八: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矛盾与危机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重要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u>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u>和<u>生产社会化</u>**之间的矛盾**。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选择题 重要 1.**本质特征**:<u>生产相对过剩</u>; 2.**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不足的支付能力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选择题 重要 1.**根本原因**:<u>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u> 2.**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u>有组织性</u>和**整个社会**生产的<u>无政府状态</u>之间的矛盾。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及其关系 重要 1.**四个阶段**:<u>危机</u>、<u>萧条</u>、<u>复苏</u>和<u>高涨</u>; 2.**关系**: (1)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 (2)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 (3)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这四个阶段,但<u>危机阶段</u>**是必经阶段**。 ##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 考点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以服务于<u>资本主义制度</u>和<u>资产阶级利益</u>**为根本内容**。 2.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对外两个基本方面: (1)<u>对内职能</u>:政治统治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 (2)<u>对外职能</u>: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职能。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民主制度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 2.资产阶级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u>主权在民</u>”、“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 契约”、“<u>自由、平等、博爱</u>”等政治思想。 3.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在不危及资本主义国家安全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给予民众以一定的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迁徙等权利和自由。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法制 选择题 重要 1.<u>宪法</u>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 2.**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1)私有制原则; (2)“主权在民”原则; (3)分权与制衡原则; (4)人权原则。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重要 1.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的是<u>分权制衡</u>的组织形式; 2.**表现**:国家的<u>立法权</u>、<u>行政权</u>、<u>司法权</u>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 重要 1.推动了<u>社会生产力</u>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2.使人民群众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u>社会政治自由</u>,历史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3.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经验**。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u>资产阶级精英</u>统治下的民主; 2.<u>法律名义</u>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4.政党恶斗相互掣肘,<u>决策效率</u>**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 考点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 ####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u>观念上层建筑</u>,是为**资本主义的**<u>经济基础</u>和**资本主义国家的**<u>政治上层建筑</u>服务的。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u>阶级意识</u>的集中体现。 #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 ##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上) ### 考点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u>自由竞争资本主义</u>和<u>垄断资本主义</u>;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种形式。 ####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选择题 重要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u>剩余价值</u>和<u>自由竞争</u>**的结果**。 1.**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 垄断组织 选择题 重要 1.**垄断组织的含义**: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2.**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实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u>垄断价格</u>,以攫(jue)取高额**垄断利润**。 3.**初级垄断组织形式**:<u>短期价格协定</u>。 4.**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 #### 垄断与竞争 选择题 高频 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u>消除竞争</u>,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2.**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 (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u>经济条件</u>; (2)垄断必须**通过**<u>竞争</u>**来维持**; (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选择题 重要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所具有的**新特点**: 1.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竞争则是获取<u>高额垄断利润</u>,巩固、扩大已有的垄断地位。 2.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垄断组织的竞争,不仅采取**经济手段**,还采取<u>非经济手段</u>,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3.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在国内市场上;垄断时期,竞争的规模扩大,**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并由国内扩展到国外**。 **总结**: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选择题 重要 1.金融资本。 (1)含义:是由<u>工业垄断资本</u>和<u>银行垄断资本</u>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2)**形成的主要途径**:<u>金融联系</u>;<u>资本参与</u>;<u>人事参与</u>。 2.金融寡头。 (1)**含义**: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2)**实现统治的主要方式**:经济上:通过“<u>参与制</u>“实现;政治上:通过“<u>个人联合</u>”来实现;文化上:通过建立<u>政策咨询机构</u>,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影响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 垄断利润 选择题 重要 1.垄断利润的**含义**: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u>平均利润</u>的高额利润; 2.垄断利润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u>垄断价格</u>来实现的; 3.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 垄断价格的含义及公式 选择题 重要 1.垄断价格的**含义**: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2.垄断价格的**公式**:垄断价格 = 成本价格 + 平均利润 + 垄断利润。 #### 垄断价格的形成 选择题 重要 1.<u>垄断高价</u>: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2.<u>垄断低价</u>: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注意**: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下) ### 考点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选择题 重要 1.<u>社会生产力的发展</u>,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u>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u>,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u>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u>,也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选择题 高频 1.<u>国营</u>: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u>公私合营</u>: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u>再生产过程</u>,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 4.<u>宏观调节</u>: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 5.<u>微观规制</u>:主要是国家运用<u>法律手段</u>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包括<u>反托拉斯法</u>、**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选择题 重要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u>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u>,而和<u>国家政权相结合</u>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 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选择题 重要 1.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u>金融自由化</u>与<u>金融创新</u>。 2.金融垄断资本发展的**结果**: (1)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造成了经济<u>过度虚拟化</u>,导致<u>金融危机</u>频发,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拓展的基本形式 选择题 重要 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1)<u>借贷</u>资本输出; (2)<u>生产</u>资本输出; (3)<u>商品</u>资本输出。 2.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是两类: (1)<u>私人</u>资本输出; (2)<u>国家</u>资本输出。 ####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重要 1.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u>垄断组织</u>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u>金融寡头</u>的统治; (3)<u>资本输出</u>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u>国际垄断同盟</u>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五个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u>高额垄断利润</u>。 ### 考点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选择题 重要 1.<u>生产全球化</u>: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2.<u>贸易全球化</u>: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3.<u>金融全球化</u>: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 ####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选择题 重要 经济全球化是<u>生产力发展</u>和<u>社会化大生产</u>的必然要求: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u>物质基础</u>和根本的<u>推动力</u>; 2.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u>企业组织形式</u>; 3.各国<u>经济体制的变革</u>**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与组织保障。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选择题 重要 1.积极方面:<u>生产社会化</u>程度不断提高。 2.消极方面: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2)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u>环境恶化</u>**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3)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4)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一种全球行为,既有一国经济竞争力提高的条件,也有依赖别国的危险; (5)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u>经济</u>风险。 ##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考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 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新大纲 选择题 高频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 3.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4.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5.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6.政治制度的变化。 #### 经济危机新的特点 选择题 重要 1.**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 2.经济**高度金融化**,<u>虚拟经济</u>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3.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 4.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 5.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 6.<u>金融危机</u>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选择题 重要 1.<u>科学技术革命</u>和<u>生产力</u>**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u>工人阶级</u>**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3.<u>社会主义制度</u>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4.<u>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u>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选择题 重要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3.这一切表明,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 (1)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u>本质</u>; (2)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u>基本矛盾</u>; (3)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u>科学性</u>。 #### 垄断资本形式的变化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金融垄断资本的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不但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而且还通过控制政府决策部门和决策过程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利用国家机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然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都<u>不可能</u>破解生产停滞的难题,相反,还会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 考点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具体表现 选择题 重要 1.<u>经济发展</u>“**失调**”; 2.<u>政治体制</u>“**失灵**”; 3.<u>社会融合机制</u>“**失效**”; 4.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归根到底在于<u>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u>。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 考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 重要 1.**资本主义**<u>基本矛盾</u>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u>两极分化</u>,引发经济危机; 3.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 考点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原因(历史必然性) 选择题 重要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2.<u>资本积累</u>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u>国家垄断资本主义</u>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选择题 重要 1.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u>相对稳定性</u>,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2.资本主义发展的<u>不平衡性</u>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3.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考点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 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点和局限性 选择题 重要 1.优点: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切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2.局限性: (1)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u>经济根源</u>; (2)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u>力量</u>; (3)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u>现实道路</u>。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选择题 重要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u>空想</u>到<u>科学</u>; 2.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理论基础**:<u>唯物史观</u>和<u>剩余价值学说</u>; 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考点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 十月革命胜利的理论前提 选择题 重要 **理论前提**:“<u>一国胜利论</u>“ 1.**含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2.**依据**: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选择题 重要 **意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u>社会主义国家</u>;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3.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u>民族民主革命</u>,**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4.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 考点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探索 选择题 重要 探索的三个时期: 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3.**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以**发展**<u>商品经济</u>**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标志着列宁正探索一条**符合俄国实际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构思 选择题 重要 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新构想: 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u>长期探索</u>、<u>不断实践</u>的过程; 2.把<u>大力发展生产力</u>、<u>提高劳动生产率</u>放在首要地位; 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u>商品</u>、<u>货币</u>和<u>市场</u>发展经济; 4.利用<u>资本主义</u>,建设社会主义。 ### 考点四: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规则的主要内容 选择题 高频 1.**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u>根本依据</u>; 2.**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u>最高形式</u>,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4.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5.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大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u>无产阶级政党</u>**的领导**; 9.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u>共产主义</u>**社会过渡**。 10.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u>实现共产主义</u>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 考点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长期性的原因 选择题 重要 1.<u>生产力发展状况</u>的制约; 2.<u>经济基础</u>和<u>上层建筑发展状况</u>的制约; 3.<u>国际环境</u>的严峻挑战; 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 考点六: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选择题 重要 1.<u>决定因素</u>:各个国家的<u>生产力发展状况</u>和<u>社会发展阶段</u>; 2.<u>重要条件</u>: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3.<u>现实原因</u>: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选择题 重要 1.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u>走自己的路</u>”; 3.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第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u>客观规律</u>。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 第三,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 第八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 考点一: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选择题 重要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u>社会发展</u>**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u>未来新世界</u>**的特点**。 3.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u>未来共产主义社会</u>**的认识**。 4.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u>一般特征</u>,而不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述。 ####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选择题 重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u>按需分配</u>;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实现每个人<u>自由而全面</u>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注意**: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 考点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选择题 重要 1.实现必然性:人类社会的<u>发展规律</u>和资本主义社会的<u>基本矛盾</u>。 2.现实依据:<u>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u> ,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 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最后得到彻底解放。 ### 考点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选择题 重要 1.从**时间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u>最终理想</u>**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 2.从**层次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u>最高纲领</u>**与最低纲领**的关系; 3.从**范围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也是<u>全人类理想</u>**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
boiling
Dec. 24, 2023, 10:02 p.m.
转发文档
Collection documents
Last
Next
手机扫码
Copy link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Copy link
Markdown文件
share
link
type
password
Update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