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知识库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本文档使用 MrDoc 发布
-
+
首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考点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时间 重要 <u>鸦片战争</u>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起因: (1)直接原因:<u>中国的禁烟运动</u>,林则徐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u>英国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u>。 2.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 鸦片战争的结果 重要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u>第一批不平等条约</u>。 1.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1843年7月和10月,与英国签订<u>中英《五口通商章程》</u>和<u>中英《虎门条约》</u>, 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3.1844年7月,与美国签订<u>中美《望厦条约》</u>; 4.1844年10月,与法国签订<u>中法《黄埔条约》</u>。 #### 鸦片战争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根本影响 重要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1.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u>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u>。 #### 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方式和具体表现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1.<u>军事侵略</u>(首要的)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u>政治控制</u> 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u>经济掠夺</u>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u>文化渗透</u>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黄祸论、种族优劣论等) ### 考点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旧阶级的变化 重要 1.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变化:地主阶级有的成为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u>资本家</u>; 2.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的变化:有些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u>产业工人的后备军</u>。 #### 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新阶级的变化 重要 1.<u>工人阶级</u>:主要来源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是近代中国<u>最革命的阶级</u>; 2.资产阶级: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 考点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两对主要矛盾 重要 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 (1)**民族矛盾**:<u>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u>的矛盾; (2)**阶级矛盾**:<u>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u>。 #### 两对主要矛盾的关系 重要 1.相互关系:两对主要矛盾是<u>相互交织</u>的,<u>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u>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u>决定性的作用</u>。 #### 两大历史任务 重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u>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u>; 2.<u>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u>。 #### 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重要 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1.相互区别:**主题、内容和实现方式**都不同; 2.相互联系: (1)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必要前提; (2)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u>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u>。 ##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 考点一:反抗外来的侵略 ####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重要 1.<u>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u>,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3.台湾人民反侵略、反割占的斗争;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5.香港中国造船工人、爱国商人的罢工罢市斗争。 6.《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反侵略、反割占的斗争。 ### 考点二: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 边疆危机 重要 边疆危机——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u>中国边疆地区</u>,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 瓜分危机 重要 瓜分危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u>中日甲午战争</u>爆发后达到高潮。1898年至1899年德、俄、英、法日等国竞<u>相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u>,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重要 1.对帝国主义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u>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u>; 2.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中国人的实质,<u>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u>; 3.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还存在着许多<u>迷信、落后的倾向</u>。 ####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重要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实现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 1.重要原因:<u>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u>; 2.根本原因:<u>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u>。 ### 考点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重要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1.根本原因:<u>社会制度的腐败</u>; 2.重要原因:<u>经济技术的落后</u> 。 ### 考点四:民族意识的觉醒 #### 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 重要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而<u>中日甲午战争</u>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 睁眼看世界 高频 <u>林则徐</u>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1841年,他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并编成<u>《四洲志》</u>一书; 2.林则徐后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u>《海国图志》</u>包括《筹海篇》(海防战略 .战术)与《夷情备采》。 #### “师夷长技以制夷” 高频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u>“师夷长技以制夷”</u>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 早期的维新思想 高频 1.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2.共同特点: (1)具有比较强烈的<u>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u>; (2)具有一定程度<u>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u>。 #### 救亡图存 重要 1.1895年,**严复**发表<u>《救亡决论》</u>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2.1898年,严复翻译<u>《天演论》</u>, 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3.1898年,**《时局图》**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 振兴中华 重要 1894年11月,<u>孙中山</u>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后,他喊出了<u>“振兴中华”</u>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考点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与定位 重要 1.颁布: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u>《天朝田亩制度》</u>。 2.定位: (1)《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2)《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u>土地问题</u>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重要 1.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u>平均分配土地</u>的方案; 2.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重要 1.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u>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u>,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u>空想性</u>,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 《资政新篇》的颁布与定位 重要 1.颁布:1859年,洪仁玎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u>《资政新篇》</u>; 2.定位:《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 《资政新篇》的评价 重要 1.进步性:《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u>资本主义色彩</u>的方案; 2.局限性: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得到实施,但是它毕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救国方案**,为以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考点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重要 1.**沉重打击了**<u>封建统治阶级</u>,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u>最高峰</u>;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 太平天国斗争失败的原因 重要 1.客观原因:<u>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u>; 2.主观原因(根本原因):<u>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u>。 #### 太平天国斗争的局限性 重要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u>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u>;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其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4.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 太平天国斗争失败的教训 重要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u>农民</u>**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u>反帝反封建</u>**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2.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 考点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 高频 1.根本目的:<u>维护封建统治</u>; 2.直接目的:<u>镇压太平天国</u>; 3.其他目的:**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高频 1.指导思想:<u>中体西用</u>,即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2.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目标: (1)早期:自强; (2)后期:求富。 ####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重要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1.兴办<u>近代企业</u>; 2.建立<u>新式海陆军</u>; 3.创办<u>新式学堂</u>,**派遣留学生**。 #### 兴办近代企业 重要 1.**兴办军用工业**,如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上海<u>江南制造总局</u>、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u>福州船政局</u>等; 2.**兴办民用企业**,少数采取<u>官办或官商合办</u>方式外,多数都采取<u>官督商办</u>的方式,虽受官僚资本限制,但基本上是<u>资本主义性质</u>的近代企业。 #### 建立新式海陆军 重要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u>北洋水师</u>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 ####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重要 1.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u>翻译学堂</u>、<u>工艺学堂</u>、<u>军事学堂</u>; 2.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 考点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重要 1.洋务运动具有<u>封建性</u>; 2.对外国具有<u>依赖性</u>; 3.管理具有<u>腐朽性</u>,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与启示 重要 1.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u>早期工业</u>和<u>民族资本主义</u>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的官派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封建社会风气发生改变。 2.启示:在<u>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u>的前提下“求强”、“求富”, 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 考点一: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 重要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u>变法</u>; 2.要不要<u>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u>; 3.要不要<u>废八股、改科举</u>和<u>兴西学</u>。 ####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评价 重要 1.这场论战的实质是<u>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u>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 3.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 考点二:百日维新 #### 百日维新的评价 重要 1.进步性:戊戌变法是一场<u>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u>; 2.局限性: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是一种**温和、不彻底的改良方案**。 ### 考点三: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重要 1.戊成维新运动是一次<u>爱国救亡运动</u>; 2.戊成维新运动是一场<u>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u>; 3.戊成维新运动是一场<u>思想启蒙运动</u>,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改革社会风习,**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重要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1.根本原因:<u>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u>; 2.客观原因:<u>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u>。 #### 维新派局限性的表现 重要 维新派局限性表现在: 1.<u>不敢否定封建主义</u>; 2.对<u>帝国主义</u>抱有幻想; 3.惧怕<u>人民群众</u>。 #### 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 重要 1.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u>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u>; 2.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考点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 民族危机、社会矛盾 重要 1.<u>民族危机加深</u>: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2.<u>社会矛盾激化</u>: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清政府追加税款,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 考点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高频 1.宣传工作: (1)<u>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u>,反驳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u>邹容《革命军》</u>,号召建立“中华共和国"; (3)<u>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u>,号召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2.组织工作: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 ####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 高频 1.同盟会的建立:1905年孙中山等人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任总理**; 2.同盟会以<u>《民报》</u>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u>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u>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考点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的提出 重要 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u>驱除鞑(da)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u>”; 2.1905年11月,<u>孙中山</u>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u>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u>。 ####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重要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u>“驱除鞑虏,恢复中华”</u>两项内容: 1.以<u>革命手段</u>推翻清朝政府; 2.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重要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u>创立民国</u>”: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政治革命应该与民族革命并行。 ####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重要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内容是“<u>平均地权</u>”: 1.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2.孙中山希望**“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通过社会革命即使得中国富强又避免贫富悬殊。 #### 三民主义的局限 重要 1.民族主义中的局限: (1)没有从正面明确提出<u>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u>; (2)**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2.民权主义中的局限:忽略了<u>广大劳动群众</u>在国家的地位; 3.民生主义中的局限:没有正面触及<u>封建土地所有制</u>,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 考点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 论战的背景 重要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u>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u>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u>《民报》</u>和<u>《新民丛报》</u>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 论战的主要内容 重要 1.要不要<u>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u>,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u>推翻帝制</u>,<u>实行共和</u>; 3.要不要<u>进行社会革命</u>。 #### 论战的重要意义 重要 1.划清了<u>革命与改良</u>的界限,传播了<u>民主革命思想</u>,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某些弱点**,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 考点一: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重要 1.武昌起义:湖北新军中的<u>共进会和文学社</u>两个革命团体进行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 2.各地响应:**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清政府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u>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u>。 ### 考点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重要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u>中华民国</u>,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成立<u>中华民国临时政府</u>。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重要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u>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u>。 其制定的政策,**集中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重要 1.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u>《中华民国临时约法》</u>,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u>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u>**的法典**。 2.内容: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u>国体、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u>。 3.意义: (1)**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u>封建君主专制制度</u>,**确认了**<u>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u>; (2)**《临时约法》 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和进步意义**。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要 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u>资产阶级民主革命</u>;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u>君主专制制度</u>,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u>资产阶级共和政府</u>,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禁锢思想进步的闸门; 4.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 考点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重要 1.<u>孙中山</u>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2.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u>护法运动的失败</u>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重要 1.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u>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u>; 2.主观原因:<u>资产阶级革命派</u>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重要 1.没有提出彻底的<u>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u>;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u>人民群众</u>; 3.没有建立<u>坚强的革命政党</u>。 ####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 重要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错误,根源于<u>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u>; 2.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u>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u>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考点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重要 1.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2.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 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u>国民性</u>,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u>新文化运动</u>。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高频 1.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u>《青年杂志》</u>(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u>《新青年》杂志</u>和<u>北京大学</u>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高频 1.提倡<u>民主和科学</u>,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 2.提倡<u>个性解放</u>,反对封建礼教; 3.提倡<u>新文学</u>,反对<u>旧文学</u>,实行<u>文学革命</u>。 ####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高频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u>民主</u>和<u>科学</u>,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 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重要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u>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u>反对<u>封建主义的旧文化</u>**的斗争**。 #### 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要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u>思想解放运动</u>,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倡民主和科学是**切中时弊**的; 2.当封建主义还在政治和生活中支配地位时候,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仍然振聋发聩**; 3.为各种新思潮的涌流敞开了闸门,也<u>为马克思主义</u>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 考点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重要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启示: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u>社会主义思想</u>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社会主义诞生,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革命的胜利,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u>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u>,**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 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第一人——李大钊 重要 <u>李大钊</u>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的代表作有: 1.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向中国人民第一次正确地阐述 了十月革命的性质**; 2.1918年11月、12月,发表**《庶(shu)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1919年9月、11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 考点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 重要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一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也进一步成长。五四运动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u>群众基础</u>。 2.**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u>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u>。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五四运动的爆发 重要 1.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u>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u>。 2.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要求: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 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 重要 1.1919年5月4日-6月5日,斗争主力是**学生**,运动中心在**北京**; 2.同年6月5日之后,以**工人**为主,中心转向上海。中国工人阶级开始<u>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u>,随后这场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新大纲 重要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1)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u>先锋</u>、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重要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u>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u>。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 考点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重要 三种类型: 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u>精神领袖</u>: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运动的<u>左翼骨干</u>:毛泽东、周恩来等; 3.<u>部分原同盟会会员</u>、辛亥革命时期<u>活动家</u>:董必武、吴玉章等。 ####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重要 1.重视对<u>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u>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明确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u>从中国的实际出发</u>,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u>同劳动群众相结合</u>的思想,主张知识分子“向农村去”、“到民间去”。 #### 民主和科学的新含义 重要 1.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u>劳动群众</u>为主体的民主; 2.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u>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u>; 3.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也从反对封建思想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 ####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1.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均**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2.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u>先进理论</u>(马克思主义);要有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u>先进社会力量</u>(工人阶级)。 ### 考点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重要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大会确定: 1.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除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3.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并以**陈独秀**为书记。 ####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重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成为<u>凝聚中国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u>; 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u>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u>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由此踏上了<u>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u>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u>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u>的历史征程;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u>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u>;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考点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重要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 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面貌。这表现在: 1.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指出了: (1)<u>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u>,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党的最高纲领**是<u>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u>; (3)**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u>打倒军阀</u>;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u>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u>。 2.开始采取<u>群众路线</u>的方法。 ####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工人运动 重要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2.<u>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u>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 考点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重要 1.1923年1月,孙中山和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u>《孙文——越飞宣言》</u>,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 2.1923年6月,**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u>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u>,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即实行**“党内合作”**; 3.1924年,**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大会实际上确定了<u>联俄、联共、扶助农工</u>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 新三民主义 重要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解释: 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u>反帝</u>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u>“为一般平民所共有”</u>,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把**民生主义**概括为<u>“平均地权”</u>和<u>“节制资本”</u>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重要 1.**合作方式**:<u>党内合作</u>,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政治基础:<u>新三民主义</u>,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考点三: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 重要 1.以陈独秀为代表的<u>右倾机会主义</u>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u>武装力量的领导权</u>; 2.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善于将<u>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u>。 ####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重要 1.党要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u>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u>; 2.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u>农民问题</u>,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 3.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u>革命统一战线</u>。要坚持<u>统一战线的领导权</u>,对资产阶级实行<u>又联合又斗争</u>的政策; 4.在中国,要革命就必须掌握武装。<u>武装斗争</u>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 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要 1.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u>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u>; 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u>反帝反封建的口号</u>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 3.大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u>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u>; 4.<u>中国共产党</u>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有所提高。 5.经过大革命,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深刻的经验,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u>新民主主义革命</u>的基本思想,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 考点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重要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u>地主阶级</u>、<u>买办性大资产阶级</u>的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 考点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重要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 1.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u>南昌</u>集中,准备**起义**(即南昌起义); 2.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u>秋收季节举行暴动</u>(即秋收起义); 3.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即八七会议)。 #### 八七会议的内容 重要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u>八七会议</u>。 1.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u>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u>错误,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2.确定了<u>土地革命</u>和<u>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u>的总方针; 3.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4.毛泽东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 八七会议的意义 重要 八七会议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u>大革命失败</u>到<u>土地革命战争</u>兴起的转折。 #### 秋收起义 重要 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u>“工农革命军”</u>的旗帜; 2.在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u>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u>的斗争。 ### 考点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重要 1.**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2.<u>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u>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u>毛泽东</u>**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毛泽东的贡献 重要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开辟了<u>井冈山革命根据地</u>,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u>武装斗争</u>的极端重要性和<u>农村</u>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重要 1.1928年,毛泽东在<u>《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u>和<u>《井冈山的斗争》</u>两篇文章中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930年,毛泽东在<u>《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u>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3.1930年,毛泽东在<u>《反对本本主义》</u>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u>“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u>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重要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u>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u>。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 土地政策的探索过程——《兴国土地法》 重要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但农民对于分配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 土地政策的探索过程——农民土地私有 重要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 1.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u>农民个人私有</u>,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2.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u>农民个人私有</u>,任凭**自由买卖**。 #### 土地政策探索过程——1931年的总结 新大纲 重要 1931年2月,毛泽东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u>农民个人</u>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重要 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 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1.坚定地依靠<u>贫农</u>、<u>雇农</u>,联合<u>中农</u>,限制<u>富农</u>,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2.以<u>乡</u>为单位,按<u>人口</u>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u>抽多补少、抽肥补瘦</u>。 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 土地革命的意义 新大纲 重要 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 #### 古田会议的内容 新大纲 重要 1.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2.会议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决议案**,确立了<u>思想建党</u>、<u>政治建军</u>**原则**,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u>共产党</u>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 古田会议的意义 新大纲 重要 (1)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u>纲领性文献</u>,**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u>重要里程碑</u>。 (2)古田会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建设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问题。 ##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考点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 重要 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u>长征</u>。 ### 考点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 #### 遵义会议的内容 重要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u>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u>: 1.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2.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3.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 4.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 遵义会议的意义 重要 1.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2.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u>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u>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3.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u>第一代领导集体</u>; 4.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机关头<u>挽救了党</u>、<u>挽救了红军</u>、<u>挽救了中国革命</u>。 ### 考点三:红军长征的胜利 #### 长征的意义 新大纲 重要 1.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2.极大地促进了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3.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次<u>理想信念</u>**的伟大远征**,**是一次**<u>检验真理</u>**的伟大远征**,**是一次**<u>唤醒民众</u>**的伟大远征,是一次**<u>开创新局</u>**的伟大远征**。 ### 考点四: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 抗战前夕的思想理论建设 重要 全民抗战前夕,中共中央以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上的理论工作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具体包括: 1.**政治路线**: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阐明了<u>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u>的新政策,系统地解决了<u>党的政治路线</u>的问题; 2.**军事战略路线**: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地说明了有关<u>中国革命战争战略</u>方面的诸多问题; 3.**思想路线**: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揭露和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u>教条主义</u>错误,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 考点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一二·九运动的意义 重要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u>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u>。 #### 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重要 1.**八一宣言**: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亡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阐明了建立<u>抗日民族统一战线</u>的可能性; 3.**“逼蒋抗日”**:1936年5月, 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u>“逼蒋抗日”</u>的党的总方针。 ### 考点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重要 1.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为了团结国民党共同抗日,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和平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u>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u>,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 考点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重要 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u>《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u>; 2.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考点四: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 战略防御阶段 重要 1.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2.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其中,<u>忻口会战</u>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 #### 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的原因 重要 1.客观原因: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优势; 2.主观原因:<u>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u>。 (1) 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 (2)在战略战术上,进行的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上) ### 考点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重要 1.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u>全面抗战</u>路线。这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存在,“就是一切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 2.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u>抗日救国十大纲领</u>。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u>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u>; 3.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u>敌后农村</u>。 ####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重要 1.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u>持久抗战的</u>总方针; 2.《论持久战》强调<u>“兵民是胜利之本“</u>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并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重要 1.毛泽东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2.<u>战略相持</u>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 考点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重要 为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 1.<u>平型关战役</u>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3.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1944年春季,敌后战场人民军队转入攻势作战。 #### 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2.在**战略相持阶段**,<u>敌后游击战争</u>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3.游击战还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 考点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三大口号 重要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u>抗战到底</u>,**反对**<u>中途妥协</u>”、“**巩固**<u>国内团结</u>,**反对**<u>内部分裂</u>”、“**力求**<u>全国进步</u>,**反对**<u>向后倒退</u>”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 抗日。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新大纲 重要 为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u>进步</u>**势力**,**争取**<u>中间</u>**势力**,**反对**<u>顽固</u>**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 同顽固派作斗争的原则 重要 顽固势力在抗战中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共产党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斗争时,应坚持<u>有理</u>、<u>有利</u>、<u>有节</u>的原则。 ### 考点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 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性质 重要 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u>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u>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 ”三三制”原则 新大纲 选择题 重要 1.**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u>首要的</u>、<u>根本的</u>任务; 2.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分配上,<u>共产党员</u>、<u>党外进步人士</u>和<u>不左不右的中间派</u>各占1/3。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下) +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 考点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重要 1938年9月至11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u>“马克思主义中国化”</u>这个命题。 ####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重要 1.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及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 2.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u>基本纲领</u>; 3.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u>统一战线</u>、<u>武装斗争</u>、<u>党的建设</u>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 重要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u>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u>。 #### 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评价 新大纲 重要 毛泽东后来指出<u>“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u>。全会基本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了各项工作迅速发展。 ### 考点六:延安整风运动 #### 整风运动的内容 重要 1.反对<u>主观主义</u>以整顿**学风**,反对<u>宗派主义</u>以整顿**党风**,反对<u>党八股</u>以整顿文风; 2.<u>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u>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 主观主义 重要 1.主观主义的实质:**理论脱离实际**,颠倒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2.主要表现形式:<u>教条主义</u>和<u>经验主义</u>,尤其是<u>教条主义</u>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 整风运动的意义 新大纲 重要 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u>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u>,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u>一切从实际出发</u>、<u>理论联系实际</u>、<u>实事求是</u>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 考点七:中共七大 #### 中共七大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重要 七大制定了党的<u>政治路线</u>,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中共七大总结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重要 七大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u>理论和实践相结合</u>的作风,<u>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u>的作风,<u>自我批评</u>的作风。 ####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 重要 1.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u>毛泽东思想</u>; 2.**七大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 考点八: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重要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5月上旬,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投降。 1.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u>《波茨坦公告》</u>,敦促日本投降; 2.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人民14年抗战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3.根据《波茨坦公告》,<u>中国收回台湾以及澎湖列岛</u>,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 考点九: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重要 1.<u>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u>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u>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u>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3.<u>全民族抗战</u>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重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u>第一次完全胜利</u>,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u>历史转折点</u>。 1.**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u>抗战精神</u>; 3.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4.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人民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考点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重庆谈判 高频 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u>“双十协定”</u>确认<u>和平建国</u>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 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中国共产党 重要 中国共产党是**准备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 1.中共中央就发出党内指示,指出“从此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 2.同时,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长期的,必须提高警惕,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u>练兵</u>、<u>减租</u>与<u>生产</u>是目前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 ### 考点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必须打败 重要 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u>美帝国主义</u>**指挥之下的**<u>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u>的反革命的战争。 ### 考点三: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重要 1.中共中央作出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2.1947年6月底,<u>三路大军的挺进</u>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 考点四: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 “五四指示” 高频 1.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u>“ 五四指示”</u>),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u>减租减息政策</u>改变为实现<u>“耕者有其田”</u>的政策; 2.政策具体规定**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 #### “五四指示”的重要性 高频 “五四指示”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u>变革封建土地关系</u>、<u>废除封建剥削制度</u>的过渡。 #### 《中国土地法大纲》 高频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u>《中国土地法大纲》</u>,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u>耕者有其田</u>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 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重要 1.到1948年秋,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 2.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u>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根基</u>的社会大变革。它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 考点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1949年春,毛泽东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2.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会议并将在新中国参政,标志着<u>民主党派地位的根本变化</u>。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 考点一: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重要 1.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 2.主要内容: (1)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解决剩下的10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是天津式、北平式、绥远式; (2)说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u>城市</u>; (3)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提出<u>“两个务必”</u>的思想。 #### 《论人民民主专政》 重要 1.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2.毛泽东明确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u>人民民主专政</u>。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 人民政协会议的内容 重要 1.**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 2.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代行<u>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u>,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人民政协会议的意义 重要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1.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2.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u>多党合作</u>和<u>政治协商</u>制度正式确立。 #### 《共同纲领》 重要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u>临时宪法</u>的作用。它规定了国家的国体、政体、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等。 ### 考点二: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新大纲 重要 1.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u>中国共产党的领导</u>; 3.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 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主要法宝 重要 毛泽东指出:‘‘<u>统一战线</u>,<u>武装斗争</u>,<u>党的建设</u>,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新大纲 重要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坚持把<u>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u>**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 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新大纲 重要 1.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从根本上改变了<u>中国社会</u>的**发展方向**。 3.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4.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这对于<u>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u>**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重要 1.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2.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包括**劳动者的联盟**、**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3.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u>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u>。 ####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重要 1.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革命只能以长期的<u>武装斗争</u>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2.武装斗争的实质:<u>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u>; 3.新型人民军队: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 ####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重要 1.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u>独立</u>、**人民**<u>解放</u>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 2.这为中国人民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u>繁荣富强</u>**和人民的**<u>共同富裕</u>,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 第二节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新大纲 高频 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u>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u>**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u>人民民主</u>**的伟大飞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u>马克思列宁主义</u>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u>毛泽东思想</u>的胜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启示 高频 1.标志着中国的<u>新民主主义革命</u>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2.标志着<u>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u>的结束和<u>新民主主义社会</u>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3.这是<u>马克思主义</u>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4.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求得<u>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u>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5.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实现国家的<u>繁荣富强</u>和人民的<u>共同富裕</u>,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 考点二: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要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u>新民主主义革命</u>和<u>社会主义革命</u>两个阶段。 2.新民主主义社会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当时各个解放区建立起来的;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u>新民主主义社会</u>。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 重要 1.三种主要经济成分:<u>社会主义经济</u> 、<u>个体经济</u>和<u>私人资本主义经济</u>。 2.两种经济过渡形式: (1)半社会主义性质的<u>合作社经济</u>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2)<u>国家资本主义经济</u>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 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重要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u>土地问题</u>以后,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1.国际上:<u>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u>; 2.国内:<u>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u>。 #### 着重抓五个方面的工作 新大纲 重要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u>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u>**除旧布新**。 第四,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五,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 着重抓五个方面的工作——政治 重要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追剿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任务、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等; 2.在土改中,对**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u>保存富农经济</u>的政策。 #### 着重抓五个方面的工作——外交 重要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提出了<u>”另起炉灶“</u>、<u>”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u>、”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着重抓五个方面的工作——党建 重要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1951年年底到1952年,在**党政军机关**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u>“三反”</u>运动; 2.1952年上半年发起**打击不法资本家**的<u>“五反”</u>**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 #### 抗美援朝的意义 新大纲 重要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u>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u>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彰显了新中国的**<u>大国地位</u>,**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 考点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 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开始实行的表现 重要 1.没收<u>官僚资本</u>,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u>国营经济</u>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民主革命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u>国家资本主义</u>轨道,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u>互助合作</u>的道路。 ### 考点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重要 毛泽东于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u>社会主义工业化</u>,并逐步实现国家对<u>农业</u>、对<u>手工业</u>和对<u>资本主义工商业</u>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考点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重要 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两方面的要求: (1)一方面要求把<u>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u>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 (2)另一方面要求通过对<u>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u>的<u>社会主义改造</u>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2.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 ### 考点二: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过程 高频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u>个体经济改造成集体经济</u>,它是通过<u>合作化</u>实现的。 1.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合作化。 #### 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高频 1.基于对<u>农村形势</u>的分析; 2.基于对<u>农民的生产积极性</u>的分析; 3.<u>统购统销</u>为全面推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 农业合作化的逐步过渡 高频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1.互助组,这具有<u>社会主义萌芽</u>性质;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u>半社会主义</u>的性质;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u>社会主义</u>的性质。 ####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高频 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u>先合作化、后机械化</u>的道路; 2.实行**积极**<u>发展</u>、**稳步**<u>前进</u>、**逐步**<u>过渡</u>的方针; 3.坚持<u>自愿和互利</u>的原则; 4.始终把<u>是否增产</u>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把<u>社会改造</u>同<u>技术改造</u>相结合。 #### 手工业合作化 重要 1.方针:<u>积极领导,稳步前进</u>; 2.组织形式: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u>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u>,到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的<u>手工业供销合作社</u>再到社会主义的性质的<u>手工业生产合作社</u>; 3.步骤:从<u>供销</u>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到1956年年底,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了。 ### 考点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含义 重要 对<u>资本主义工商企业</u>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u>社会主义</u>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u>赎买政策</u>。 #### 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地改造民族资产阶级 重要 1.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即<u>官僚资产阶级</u>和<u>民族资产阶级</u>; 2.<u>官僚资产阶级</u>**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人**,在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治,在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本; 3.<u>民族资产阶级</u>**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 和平赎买政策的含义及必要性 重要 1.含义:和平赎买不是国家出钱去向资本家赎买,而是指: (1)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逐步地改变<u>资产阶级的所有制</u>; (2)给予他们以必要的<u>工作安排</u>;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u>选举权</u>。 2.必要性:既可以利用<u>资本主义工商业</u>的积极作用,又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 国家资本主义的含义 重要 1.<u>国家资本主义</u>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 2.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u>人民政府</u>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重要 国家资本主义有<u>初级形式</u>和<u>高级形式</u>的区别。 1.初级形式在工业中有<u>收购</u>、<u>加工</u>、<u>订货</u>、<u>统购</u>、<u>包销</u>;商业中有<u>经销</u>、<u>代销</u>、<u>代购代销</u>、<u>公私联营</u>等; 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u>公私合营</u>。 #### 国家资本主义从初级到高级 重要 从初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逐步发展: 1.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u>加工订货、经销代销</u>**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2.1954年1月,<u>高级形式</u>**的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 3.1955年,北京、上海、 天津的一些行业先后实行<u>全行业公私合营</u>。 ### 考点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高频 1.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u>人民代表大会制度</u>这一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此建立;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u>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u>在中国全面地确立起来了。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 高频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u>制度基础</u>,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u>重要前提</u>; 2.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步显示了<u>社会主义的优越性</u>; 3.使广大<u>劳动人民</u>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u>伟大胜利</u>; 5.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u>社会主义革命理论</u>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 考点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高频 1.1956年<u>社会主义改造</u>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2.但就<u>生产力发展水平</u>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u>初级阶段</u>,至少需要100年; 3.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u>基本国情</u>。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考点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 “第二次结合”提出的背景 重要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u>社会主义初级阶段</u>,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2.历史提出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课题,马列主义书本没有现成答案; 3.苏联模式难以为继。 ### 考点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 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根本任务 重要 1.主要矛盾: (1) 是人民对于建立<u>先进的工业国</u>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 是人民对于<u>经济文化迅速发展</u>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根本任务:在**新的生产关系**下<u>保护和发展生产力</u>; 3.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 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 重要 1.经济建设: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u>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u>的方针; 2.政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3.执政党建设:强调要提高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等; 4.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 考点三:《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 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 重要 1.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u>一切积极的因素</u>,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这也是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 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重要 1.党与非党的关系:<u>“长期共存,互相监督“</u>; 2.在文艺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u>百花齐放</u>,学术问题上的<u>百家争鸣</u>“; 3.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提出“<u>向外国学习</u>”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 #### 《论十大关系》的意义 重要 《论十大关系》的意义:**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u>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u>。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 重要 1.内容:<u>生产关系</u>和<u>生产力</u>之间的矛盾,<u>上层建筑</u>和<u>经济基础</u>之间的矛盾; 2.性质:<u>非对抗性</u>的矛盾; 3.特点:<u>又相适应又相矛盾</u>; 4.解决途径: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重要 1.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u>敌我矛盾</u>和<u>人民内部矛盾</u>,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 2.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u>对抗性</u>的矛盾,采用<u>专政</u>的方法解决; 3.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u>非对抗性</u>的矛盾,采用<u>民主</u>的方法解决。 ####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 高频 毛泽东强调,<u>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u>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u>团结——批评——团结</u>”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2.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u>统筹兼顾、适当安排</u>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3.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u>百花齐放、百家争鸣</u>”的方针; 4.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坚持<u>民主集中制</u>的原则; 5.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u>长期共存、互相监督</u>”的方针; 6.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u>民族平等、团结互助</u>的方针。 ### 考点四:”大跃进“及其纠正 #### 国民经济的调整 重要 1.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u>调整、巩固、充实、提高</u>”的八字方针; 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3.**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 考点五:探索的成果 #### 重大的理论创造 重要 1.阐明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u>第二次结合</u>”的基本思想; 2.提出了<u>社会主义矛盾学说</u>,阐明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四个现代化**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步骤。 #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 考点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 重要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u>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u>》的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邓小平支持了这场讨论,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u>实事求是</u>,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的意义 重要 1.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u>实事求是</u>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为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 考点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 中央工作会议 重要 1.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 2.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u>《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u>的讲话。 ####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的问题 高频 1.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u>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u>上来和实行<u>改革开放</u>的战略决策; 4.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高频 1.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u>邓小平</u>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u>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u>; 4.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u>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u>的历史新时期,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 考点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u>农村</u>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确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u>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u>; 3.废除人民公社; 4.农村出现新局面; 5.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 考点四:拨乱反正任务的顺利完成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重要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u>社会主义道路</u>; 2.坚持<u>人民民主专政</u>; 3.坚持<u>共产党的领导</u>; 4.坚持<u>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u>。 ### 考点五: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重要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有: 1.提出“<u>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u>”的重要命题; 2.制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 (1)确立新时期的总任务; (2)提出了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在20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3)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重要 1.城市改革的背景: <u>农村经济</u>的发展和<u>乡镇企业</u>的异军突起对城市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u>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u>; (2)经济体制改革以<u>城市</u>为中心全面展开。 ####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重要 1.**经济特区**: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全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5月,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 **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2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此后又相继开放**沿长江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内陆边界城市**; 4.**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u>多层次</u>、<u>有重点</u>、<u>点面结合</u>的对外开放格局。 ### 考点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主要内容有: 1.提出<u>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u>,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u>“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u>; 3.制定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考点一:邓小平南方谈话 #### 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重要 1.提出<u>社会主义市场经济</u>和<u>社会主义本质理论</u>; 2.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判断改革开放的<u>“三个有利于"</u>标准; 3.提出<u>发展</u>才是硬道理。还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提出关键在人,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5.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6.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提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 考点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中共十四大 重要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有: 1.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u>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u>; 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考点三: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 中共十五大 重要 1.大会把<u>邓小平理论</u>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 2.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u>基本纲领</u>; 3.大会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 #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考点一:实现民族复习中国梦的提出 ####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重要 1.**中国梦的提出**:中共十八大结束不久,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2.**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 (1)必须走<u>中国道路</u>; (2)必须弘扬<u>中国精神</u>; (3)必须凝聚<u>中国力量</u>。 ### 考点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 重要 中共十九大指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u>新时代</u>;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u>美好生活需要</u>和<u>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u>之间的矛盾。 #### 中共十九大的主要贡献 重要 1.确立<u>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u>的**历史地位**; 2.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3.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4.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5.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 考点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重要 1.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重大政治问题: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u>坚持和巩固什么</u>,<u>完善和发展什么</u>”; 3.重大战略任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考点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 重要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 1.完成了<u>新民主主义革命</u>,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u>社会主义基本制度</u>,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u>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u>,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boiling
2023年12月24日 22:04
转发文档
收藏文档
上一篇
下一篇
手机扫码
复制链接
手机扫一扫转发分享
复制链接
Markdown文件
分享
链接
类型
密码
更新密码